返回首页

现在哪个国家还有重型坦克?

来源:www.huanlebuluo.com   时间:2021-11-02 23:24   点击:244  编辑:王林   手机版

现在已经没有重型坦克这个说法了,都是主战坦克(mainbattle tank)。只有二战才分轻型、中型、重型,按照用途分为骑兵坦克(Cavary tank),快速(Fast)坦克,突击(Assault)坦克,突击坦克一般由防护火力都很强的重型坦克担任,因为需要每一辆坦克都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显然只有重型坦克满足这个要求。

二战各国的绝对主力都是中型坦克,但是和重型坦克比在火力防护上还差一截

这也是受到当时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的限制,坦克要快就没法兼顾防护和火力,要火力和防护就没法兼顾速度。所以轻型坦克用来执行侦查和突击任务,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执行装甲集群作战任务。重型坦克可以上大口径的坦克炮,同时拥有厚重的装甲,在坦克集群作战中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但不论是苏联、德国还是美国,重型坦克的产量都不高。一个是产能不足。以虎式坦克为例,它的加工工时在28000~114000,平均工时54000,整个1943年才生产了647辆,这肯定是满足不了战争需求的。

重型坦克强是强,但是产量都不高

战后随着坦克技术的全面发展,发动机功率大大增加,防护材料和防护设计水平大大提高,坦克不需要堆砌很高的重量就可以实现接近二战重型坦克的防护。像T-54/55这种中型坦克,才36吨重,但其卵型炮塔的几何设计非常合理,让它的等效防护比T-34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T-54,其实只是中型坦克的身板,但是防护非常合理

中型坦克就已经可以装上威力足够强的火炮,意味着火力和装甲开始失衡。如果按二战的思路堆砌钢装甲继续造重坦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战后各国开始追求研发中型通用用途的坦克( general-purpose medium tank),这便是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的开端。

随着坦克主炮技术的发展,主战坦克的装甲经历了先薄后厚的过程。先变薄是因为这时候的坦克主炮口径增大,以及动力和传动系统的加强,需要的空间大大增加,但是装甲技术出现了瓶颈,破甲弹的出现彻底堵死了堆砌钢装甲这条路。厚重的装甲不仅无法提供有效防御,反而会拉低功率重量比,得不偿失,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了装甲防护。代表性的有AMX30、豹1,这俩坦克分别是36吨、42.5吨,但是装甲薄的可怜,几乎是裸奔状态。

豹1有42.5吨的身板,但是装甲最厚处才区区70mm

随着复合装甲研制成功,主战坦克的重量才再次迈上一个台阶。第三代主战坦克拥有大口径主炮和厚重的复合装甲和钢装甲,甚至还可以披挂附加装甲,但是最大公路速度可以达到70km/h,速度并没有被拖累。三代坦克重量动辄达到50、60吨,像M1A2 Sep v3甚至达到了80吨。。。所以到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甭管是T-90、M1A2,99A,豹二,还是挑战者2,按二战标准都已经是重型坦克了,只是我们不再这么叫了。

按二战标准这些当然都是重型坦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