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3年开始,人类已经有了可以离开地面操作的可控飞行器进行飞行了,飞行服已经伴随人类有112年的历史。也因为飞行服和飞行装备只出现在特定的飞行环境,所以人们对这些漂亮的,造型特殊的,带有功能性的衣服了解甚少,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特别是小朋友们了解飞行服的历史和作用,我在这里简单的做一下介绍。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开始,到1910年期间,许多飞行人员穿着普通的衣服上机飞行,因为那时飞机速度慢,飞行高度也低,所以感觉也就和我们现在开着摩托车差不多,可以接受,随意着装。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空战,随着飞行高度达到8000米,飞行速度300公里,飞行员已经不适应天上的寒冷,发明了夹克式飞行服,当时的飞行服拥有中等强度御寒效果。
那么来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空战,飞行高度已经达到10000米,速度700公里,就必须要提高防寒能力了,并携带氧气面罩,厚重的皮毛飞行服是普遍的飞行装备,甚至空军的高空轰炸机的飞行人员穿上了电加热的飞行服。
但是随着战争带来物资快速消耗,皮飞行的数量不能够维持生产,在战争结束以前,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军工单位开发了用尼龙布生产的飞行服.这一尼龙表面材料,内里使用羊毛的飞行衣服,一直使用到1973年被杜帮公司生产的阻燃材料飞行服取代.当然美国空军飞行员使用A2皮夹克,海军飞行人员使用G1皮夹克的历史传统得到保留。美国飞行部队从五十年代开始使用的连体飞行服也一直保留至今。
后来人类的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就诞生了抗荷服。
抗荷服亦称“抗荷裤”。抗荷装置组成部分。采用给服装充气的方法,在正过载作用时对人体腹部和下肢加压,以减少内脏变形和移位,阻止血液向下半身转移,从而保证头部的循环血量。一般能提高人体1.2G~1.6G的正过载耐力。按其结构可分为囊式和管式两种。囊式由腹部、大腿和小腿处五个连通的气囊和下肢处的侧囊组成,用交叉小带定位在衣面上。对体表的加压不均匀,在压力较高、加压时间较长时容易引起疼痛,甚至产生皮下出血点,给下肢活动带来一定影响。管式由腹部处气囊和下肢处的侧管组成,用交叉小带定位在衣面上。加压比较均匀,即使正过载时间较长也几乎不引起疼痛,其抗荷性能比囊式好。
抗荷服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兵训练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