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推广策划其实很多时候需要企业明确自己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优势,能为客户提供什么,客户为什么要选择你,企业客户在哪里,客户会搜索什么找到我们,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宣传;里面包含企业定位,企业优势,企业客户群体,企业客户搜索,企业宣传。
一、重视企业品牌推广
企业如何进行品牌的建设与推广,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壮大;然而,一些企业对于品牌的概念认识不足,不重视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或认为品牌就是花钱做广告,是大企业、大公司干的事。实际上,这是莫大的误解。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不是古代的“好酒不怕巷子深”,当今的企业要生存必须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做品牌推广就是要更多的人了解企业,企业才能有发展,有活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企业宁愿投入大量的资金做竞价,认为这个钱来的快,但是很多时候转化率太低,一般的老板都不愿意去投入短期看不到收获的事情上面去,好比做一个营销型网站,不舍得做,好比做全网营销,不舍得做,去做百度竞价,会做,没有想过,这样去做,会转化率多低,会浪费多少钱。
二、重视产品和服务
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即便品牌推广做的很好,也走的不长久;品牌推广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让消费者知道有这么个企业,而且做了品牌推广可以让消费者知道企业的产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为此,消费者更加了解这个企业和这个企业的产品。只有在我们有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留住客户, 一个企业的名誉度和知名度有了,那么这个企业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徐国祥碰见过很多的企业老板确实很重视品牌推广,但是没有重视产品和服务,这样来的客户多,但是评价不高,所以回头客少,这样长期下去,效果也不会太好,只要在产品和服务OK的情况下,坚持做品牌推广才是长久之计。
三、企业品牌推广方法
企业品牌推广宣传方法很多,一般分为线上和线下,即便是线上也分很多,徐国祥在这里重点和大家讲解下互联网常见的几种企业品牌推广方法
①、问答推广
这个其实很容易想通,比如徐国祥是提供品牌推广服务,就去做企业品牌推广哪家好,企业品牌推广哪家公司好等等相关的词,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更加好理解,xxx地方什么厂好,xxx地方xxx产品哪家好等等;常见的问答平台,百度知道,天涯问答,知乎问答。
②、新闻源推广
就是写好对应的宣传文章,然后发布到自己对应的行业的知名网站和门户网站,比如,新浪,网易,腾讯,IT媒体,教育培训,母婴等等,选择适合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媒体平台即可,这个可用用来加深知名度提升和做长尾关键词排名。
③、自媒体推广
2017年是自媒体爆发的一年,基本上每个人都在使用微信,看今日头条等等,自媒体推广也非常有效,比较好的自媒体有微信公众平台,搜狐自媒体,百家号,今日头条;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自媒体这块需要大力重视。
④、外链推广
博客,论坛,分类信息,B2B,我把这些放一起,就是这些可以大量的发布,用量来覆盖我们大量的长尾关键词,一个是可以带链接宣传我们自己的网站或者宣传我们的二维码和联系方式,还一个分类信息和B2B可以直接带来目标客户。
⑤百度产品
这个非常重要,百度自身产品排名非常好,所以我们能多做百度产品的时候就尽量多去做,百科,百度文库,百度经验,百度贴吧;百科一般吧企业公司名称做上去,重点我们主要是放在文库和贴吧上面,这2个可以大量的去做,百度经验,可以适当做一些,成功率不是很高。
⑥、图片和视频推广
图片和视频推广,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很多企业都没有视频,这些推广根据企业的定位来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几个推广认真执行下去就OK。
当然,互联网宣传的方法,太多,还有豆瓣,邮件营销,QQ营销等等,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都去尝试做做,没有条件的企业选择2到3种适合自己的去执行下去,效果也会非常的好,我们做企业品牌宣传推广,不仅仅只是宣传企业的名称,还可以宣传产品,宣传服务,宣传价格,宣传定位,宣传企业个人和专家等等。
对企业而言,品牌竞争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利润的大小,也决定着产品或服务的成败,更决定着企业的强大与弱小。当今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转向更高阶段的品牌之间的竞争。总之,企业品牌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能够完成的,而是一条漫长的路,企业品牌需要系统性、合理性的宣传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而全网天下徐国祥致力于帮助企业有效迅速、直接提升广告效果和业绩、提升客户信赖度、提升品牌影响力。
品牌营销丨用创新文化战略缔造蓝海商机
在产品思维和技术思维主导下的今天,品牌经营者尤其需要锻造自己的文化思维,通过创新的文化战略,打造品牌的差异化优势,以文化的力量驱动品牌的成功。丧文化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亚文化和随之形成的丧产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创新的意识形态构建起独特文化品牌的鲜活样本。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品牌文化营销的商业思维模式(流程):
一,社会裂变产生了意识形态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文化正统再不能完全因应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和承担消费者的心理诉求,为此产生的亚文化必然担当起这一责任,以新的文化内涵和表述满足这一潜在需求。所谓亚文化,指的就是围绕着某种意识形态聚合在一起的群体和地方,而这种意识形态与文化正统往往是对立的或不相同的。 城市病,就业,单身,高房价,阶层固化,独生子女……N重的挤压和吞噬,裹挟着数以千万计无处安放理想的青春,让80后的蚁族和90后空巢青年集体失重于当下,生活与工作压力山大,焦虑成了关键词,沮丧成了标配。一种看起来是负能量的、没希望的、沮丧的亚文化在社会中悄然流行,作为一种亚文化意识形态为品牌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意识形态机遇产生了新文化基因
文化创新的发动机是社会中的历史变化,这一变化重要到足以动摇文化正统,同时形成了对新的文化的潜在需求。从一开始,丧文化就以一种反鸡汤的文化形式存在,成为当下流行文化中的新基因。 这种新文化基因可以这样描述:他们会有一些小确幸,但却有很多的小确丧。在寂寞孤独中左手抚摸右手,在黑色幽默中承认已经是个废物,在自嘲中堵住他人之口,在调侃中做无奈的反抗,在负能量中练就忍耐力,在没希望中好死不如赖活,在自黑中不让绷紧的神经分裂,在自嘲中常常也满血复活。 悲观主义者认为:这是没有理想、没有正能量、没有希望的一代。乐观主义者认为:这是以毒攻毒,小确丧的背后是不破灭的希望。
三,新文化基因产生了新文化表述
丧文化里充斥着类似的表述:1,你觉得累的跟狗一样,那你误会大了,狗都没你累。2,现在银行卡密码都不想设了,用六位数去保护个位数的存款,想想都心累。3,我有故事和酒,但没有那个听故事和陪我喝酒的人。4,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5,我都承认我是个废物了,那你还能怎样对我的人生指手画脚呢?6,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7,你并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8,年轻时多吃些苦,这样老了吃苦才习惯。9,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10,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然后就去洗洗睡了。11,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相信这句话。12,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13,像我这种连名牌都不认识几个的人,有时候连别人在炫富都感觉不到。14,你全力做到最好,可能还不如人家随便搞搞。 …………
四,新文化表述契合了消费者内心所思所想
90后网络原住民既是丧文化的推手,也是丧文化的消费主力。负能量的丧文化火遍社交网络,年轻人为什么愿意为它买单呢?那是因为,丧文化表达了他们当下生活工作的处境和沮丧,同时成为一个身心负面能量的出口,借此排解宣泄。 文化表述的方向(关于身份、主张、抱负和价值的选择)一旦契合人们的内在的动机和需求,就会引发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五,新文化品牌产生了超越竞争的佳绩
我们需要理解,所有的品牌都根植于广阔的文化市场,文化资源(包括流行文化)一旦释放出它的力量,就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在现代社会,文化资源的来源诸如宗教、艺术、科学、教育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的风俗习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商业和大众媒体取代了。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社会的各类公司就已经相互竞争,将这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金钱化,而品牌已成为以文化资源开展市场营销的最重要的商业工具。 2016年10月下旬,日本UCC咖啡与网红林育圣合作,号召大家分享负能量,舒发烦恼,其文化表述在Facebook上获得了巨大的点赞量,黑色幽默,句句扎心,道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诸般真相,引发强烈认同与共鸣。2017年中下旬,“没希望奶茶”继续沿用丧文化战略:“喝了那么多年的某希望酸奶,你真的觉得生活是有希望的吗?”品牌看穿了当下人们的种种失意与焦虑,一针见血的表达引来无数关注,借助社交网络迅速传播。而影响最大的,当属“丧茶”品牌的营销推广,虽然它像烟火一样的短暂,其背后所揭示出的意识形态机遇的发现与把握,仍然留给人们无尽的思索。
当然,丧文化营销并非适用于所有品牌,大众快消类产品是它当下的宠儿,面向高端用户和高端品牌,这种文化战略是不适合的。丧文化营销也是社会发展中某一个阶段的产物,总有时过境迁的时候,像美国垮掉一代(又称疲惫一代),是二战后意识形态变化的产物,落拓不羁不修边幅,粗矿豪迈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学业,拒绝承担义务,蔑视法纪秩序,反对世俗陈规,讨厌机器文明,挑战传统价值,寻求绝对自由,追逐纵欲沉沦。“丧一代”必然也会像“垮掉一代”,成为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标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丧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龃龉,被叫停也是必然中的事儿。代表正能量的人类普世性价值才是更多品牌要走的正道,耐克承载的“个人拼搏意志”,杰克-丹尼尔承载的“拓荒男性气概”,戴比尔斯承载的“百年不变爱情”,劳斯莱斯承载的“工匠精神与高贵传统”,沃尔沃承载的“安全文化”,同仁堂承载的“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红塔山承载的“山高人为峰”……就是正能量的典范。
综述:品牌战略研究领域顶级专家、牛津大学营销专业教授道格拉斯-霍尔特指出:蓝海战略模式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没有考虑历史与社会的变迁对于消费者需求所产生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忽略了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细节,还可以在文化层面上全面而深入地展开。 文化战略在目标市场和消费者心中形成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认同感,品牌产品不仅具有某种实用性的功能,而且代表着某种文化和社会身份,消费者时常在品牌产品中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审美上的愉悦,当然也每每附带着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品牌产品里深植的文化密码、蕴含的价值观念等等,在无形之中熏陶、渗透且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者。
*欢迎与各位朋友探讨,促进交流进步。马林诚谢!